热推荐:2022乡村校长计划|李琰伟:为山村娃插上梦想的翅膀
李琰伟用互联网为学校的师生搭建了一条“信息高速路”。
(资料图片)
在千年古县蔚县的东部,有一座山叫作小五台山,是河北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河北屋脊”。在小五台山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乡村学校——常宁乡中心学校,“80后”李琰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0多年来,李琰伟一直坚守在大山里,奔波在教育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乡村校长的初心。近日,李琰伟入选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校长计划”的提名校长,他表示:“我想尽最大努力,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成为乡村教师 实现儿时梦想
李琰玮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张家口蔚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母亲更是一辈子扎根乡村,工作期间曾获省“园丁奖”,还担任过县政协委员。李琰玮回忆,那时母亲白天在村小教书,到了晚上又提着煤油灯去给孩子们辅导夜自习,十分敬业,村里人对母亲都特别尊敬。小时候,他与全村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当屏幕上出现母亲佩戴红花上台领奖的画面时,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他至今难忘,“从那时起,我便立志长大后也要像母亲一样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李琰伟说。
抱着这个信念,他报考了师范学校。
1999年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走上教师岗位后,我对父母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更坚定了努力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想法。”李琰伟说。
突破发展瓶颈 打造“智慧校园”
2016年,李琰伟成为常宁乡中心学校校长。从上任伊始,他便明确了要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的奋斗目标。然而,如何突破乡村学校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辅设备不足的发展瓶颈,在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摆在李琰伟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互联网+”为乡村学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反复地调研和思考,李琰伟最终选择了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借力“双师课堂”“云帮扶”“云教研”“云共享”等线上教育资源,用互联网为师生搭建了一条连接外界优质资源的“信息高速路”。
如今,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在常宁乡中心学校已经显现。常宁乡中心学校通过与蔚县第一实验小学及密云第四小学建立“双师课堂”教学和“云帮扶”机制,补齐了音体美专业师资短缺的短板,“云上”同步教研活动,增强了教师教研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信息化素养。
“创新型校长”带领学校跨越发展
2022年,李琰伟获评张家口“创新型校长”称号,这是对李琰伟多年来千方百计寻求突破,带领乡村学校创新发展的一次肯定。近年来,李琰伟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李琰伟还带领师生们创造性开展了“阅读课程”活动。开放学校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阅读;积极开展网络阅读,暑期组织学生与北京市密云第四小学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小荷之声”朗读大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并获得多个奖项。
此外,李琰伟还在学校发起了“社团课程”,2017年以来共创设了十余个社团,采用“选班走课”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体技能。
用心关爱学生 打造特色教育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他们渴望亲情,需要关爱。李琰伟把关爱留守儿童摆在优先位置,每年都会对留守儿童开展家访,同时积极改善食堂就餐环境,提升菜品质量,保证他们的饮食卫生、安全和营养均衡。他还倡导学生们共同打造干净整洁、富有人文气息的宿舍环境,使得寄宿在校的学生们依然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乡村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我们秉持乡村教育的田园特色和自然情怀,让学校书声琅琅、鸟语花香,努力培养出生命力旺盛、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学生,这就是我的梦想。”李琰伟说。(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张岩 实习生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