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群测群防、预警预报、驻点防御 河北多举措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8月11日,驻三河市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指导组对三河市黄土庄镇西小汪村北地裂缝地灾隐患点进行巡查。
今年汛期,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抓实,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推进群测群防、巡查排险、预警预报、驻点防御等工作举措落地落实。
今年汛期,全省共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4.2万份,排查处置地质灾害隐患4835点次,发布(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21期、提醒短信12.9万余条,提前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9700余人。
(资料图片)
8月29日,驻沽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指导组到沽源县丰源店乡盘道沟村巡查泥石流。
加强组织协调,全面部署地质灾害防治
河北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类型全、分布广、威胁大。省自然资源厅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自然资源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20余名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高度重视、及早安排,省自然资源厅今年3月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先后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省自然资源厅会同自然资源部先后对唐山、秦皇岛两市的5个县(市、区)8月17日至19日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督导指导;会同自然资源部驻守河北专家对保定、承德、张家口、邯郸、邢台5市23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指导。同时,省自然资源厅对邢台、邯郸、唐山和张家口4市的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督导,着重检查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群测群防措施落实情况,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值班值守、信息速报等制度落实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7月5日,驻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防治巡查指导组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进行地质灾害汛期巡查。
夯实基础,推进1∶50000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为摸清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底数,2021年10月起,省自然资源厅组织9支地勘队伍,在全省9个山区市78个山区县开展了1∶50000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经过7个多月的野外调查,查清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共4593处,其中崩塌1784处、泥石流1468处、滑坡703处、地面塌陷548处、地裂缝90处,为精准防治地质灾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1∶50000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省气象部门的年度降水趋势预测,编制完成了《2022年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重点防范期、重点防范区域和重点防范部位。
同时,省自然资源厅积极联动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石家庄铁路办事处等部门,及时通报威胁交通线路、水利设施、学校、旅游景区、铁路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落实落细群测群防措施,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监测员,加强巡查监测和应急处置,压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7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加强铁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框架合作协议》,合力做好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
群测群防全覆盖,制定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案
全面落实群测群防措施,省自然资源厅将459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上图入库,建立了管理台账,全面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点制定防灾预案、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识,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并发放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
突出重点区域和时段防御,河北将城镇、村庄、医院、学校、集市、养老院、幼儿园等人员聚集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以及旅游景区、生产矿山、在建工程、山区乡村道路、切坡建房等区域作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和部位,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汛期作为重点防范的关键时段,严密部署、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重大灾情险情。
强化预警预报,发送预警短信12.9万余条
6月1日起,河北全面启动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紧盯强降雨过程,每日会商研判天气变化趋势,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有强降雨过程,加密会商频次,准确掌握雨情、水情信息,根据降雨落区和雨量变化,及时滚动订正预警级别和区域。及时与省气象局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途径第一时间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告知各级管理人员、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同时不断完善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截至10月12日,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共联合发布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21期,发送预警短信12.9万余条。
突出重点防御,全天候驻守71个县
防洪涝灾害,一时一刻都不敢懈怠。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的要求,今年汛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143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下沉驻守到9个山区市71个重点县,紧盯降雨区域,协助指导县、乡基层开展巡查排查、监测预警、撤离群众等工作,指导支持地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河北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制度,重点加强强降雨过后山区房前屋后、乡村道路沿线滑坡、崩塌等滞后性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工作。
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实行机关政务值班、地勘处(科)管理值班和技术支撑单位技术值班三条线值班,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遇有灾情、险情时,通信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
与此同时,河北坚持“人防”与“技防”结合,在石家庄、张家口、承德、邯郸、邢台等市安装17处滑坡、泥石流专业监测预警设备,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测、视频监视等,提高了群测群防能力。今年汛期,各技术小组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835点次,开展防治重点巡查336处,其中巡查人员密集区18处、矿山51处、交通沿线149处、重要基础设施10处、旅游景区17处、治理工程8处、工程活动区4处、其他类79处。积极应对防范强降雨过程,强化预警预报、巡查排查、协助地方及时撤离受威胁群众等工作,全省共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9700多人。
完善保障预案,开展汛期地灾应急测绘保障演练
一旦遇有险情或突发事件,必须有一支“拉得出、连得通、看得清、测得准”的队伍。为此,河北多次开展以连降特大暴雨造成洪涝地质灾害为场景的演练模拟,从设备快速展开、空中搜寻失联人员、航摄影像快速获取、滑坡体土石方量快速测算等多个方面检验提升应急测绘专业队伍全过程应急服务保障能力,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为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北各地在“实用、管用”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受威胁群众简易、小型地质灾害避险演练,让群众增强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拓展宣传培训渠道,创新宣传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对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的宣传培训,让群众学会自我识别、自我预测,努力提高广大群众识灾辨灾、临灾避险和应急处置能力。今年汛期,全省共组织地质灾害避险演练62次、参加人员2400多人,地灾防治知识培训53场、参加人员3500多人,构建了一支能有效覆盖京津冀区域、“天空地”一体、高适应性、高机动性的应急测绘专业队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始终保持防灾高度警觉,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和懈怠思想,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汛期虽然过去,但不能有丝毫松懈,他们将紧抓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做好隐患点巡查排查,突出重点防御,强化预警预报,加强督导检查,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范。同时,及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险情,全力做好人员撤离、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平安河北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唐芳、马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