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让“嗡嗡”响的耳朵静下来,一起get这些知识点→
用耳朵聆听这个奇妙的世界
我们总能愉悦身心
(资料图片)
然而,当耳鸣嘈杂了世界
不仅影响生活,更影响心情
什么是耳鸣
导致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出现耳鸣该怎么办
……
全国爱耳日
一起get这些知识点
↓↓
资料图
●什么是耳鸣
人的听觉路径主要是外耳收集声波,通过中耳的鼓膜和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内耳有一种感觉声音的细胞被称作毛细胞,这些细胞能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处理,就有了声音的感觉。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耳内或颅内,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异响的感觉,往往呈现出尖锐的铃声、电流声、嗡鸣声、蝉鸣声等。
新华社发(张驰摄)
●耳鸣的危害
耳鸣给患者造成的困扰除了持续、恼人的枯燥鸣声外,还会影响睡眠、情绪、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症状。焦虑等情绪则又会加重耳鸣,循环往复。
●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的发生相对复杂,因为耳鸣不仅仅与耳朵的疾病相关,还与很多其他疾病和情绪因素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一些非听觉因素,包括心理、情绪、认知、记忆等都参与耳鸣的发生和维持。
1.耳鸣声音有真假:主观性耳鸣比较常见,外界没有声音,只有自己能听见,往往检查不出器质性的疾病,如耵聍栓塞、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另外一类是客观性耳鸣,听到的是切实存在的声音,可能来自周围血管内流动的声音,或是面、颈肌肉收缩痉挛的声音。
2.耳鸣耳聋不是因果: 耳鸣、耳聋二者有关,但不是因果关系,有一些耳鸣人群的听力是正常的。不过更多的耳鸣人群,会同时伴有神经性耳聋,需留意。
3.耳鸣因素有“一高一低”:主观性耳鸣是神经性的,与两种原因有关。一是听神经受损。二是大脑屏蔽系统功能下降。
尽管耳鸣并不会真正导致耳聋,但有时耳鸣的确与耳聋伴行。耳鸣往往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或提示,我们要将耳鸣视为一个警告信号,提醒自己审视并注意身体和情绪,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遭遇耳鸣怎么办
耳鸣不等同于衰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耳鸣。从防治角度来讲,出现耳鸣后应及时就医,请医生进行检查并鉴别症状和疾病的关系,在排除其他疾病问题后,针对性解决。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就尽量放松对待,越关注、越焦虑,就越难改善。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充足睡眠,保健身体,放过耳鸣,耳鸣才会放过你。
【这些小方法,请收藏】
↓↓
1.针对一过性耳鸣,应当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减轻压力,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在通宵工作时突然出现了尖锐的耳鸣声,则很可能是过度劳累所致,此刻放下工作睡上一觉,或许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3.耳部按摩:将双手掌搓热,用掌心捂住双耳,然后双手松开,这样重复30次。如果耳鸣的声音比较轻,可以试试压耳屏(耳朵上遮挡耳道的小凸起),耳鸣可以很快消失。
4.鸣天鼓:双手放在耳后枕骨上,用手掌捂住双耳,手指放在后脑勺,食指、中指交叉轻弹脑后部,连续轻敲60下。
5.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动物内脏、奶油等脂肪摄入,可以多吃些紫菜、虾皮、萝卜、黑木耳、鱼、牛肉、黄瓜等食物。少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酒精等。
6.要注意避免使用发卡等尖锐物品掏耳。
7.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翼,应先压住一侧鼻翼,再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
8.保护听力,要注意生活日常细节,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或暴露在嘈杂环境中,也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或接打电话时间过长、音量过大。日常生活中,保护听力应遵循“60-60-60”原则,即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戴耳机音量不超过功率的60%,戴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9.穴位按摩(针灸):可以用食指或拇指按揉耳前的耳门、听宫、听会(三穴位于耳朵内侧张口有凹陷处,呈一条直线)5分钟左右。也可用中药足浴或贴敷足底涌泉穴。
如果耳鸣响个不停,影响情绪、工作、学习和生活,就要早点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切不可轻视。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扇窗
关爱听力健康,关注耳部保健
我们才能享受曼妙的音乐、倾心的交谈
……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一起去“听”见美好的未来
(河北新闻网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科普中国、健康时报等,编辑/闫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