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有我|3月份就开始“嗡嗡嗡”,难道蚊子真的进化了吗?

进入3月,天气转暖,人们的户外运动也多了起来。上周,石家庄的气温更是突破了30℃大关。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也同时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嗡嗡嗡”……蚊子们也开始活跃起来。

不少网友惊讶怎么才3月就出现了蚊子?

在人们的印象里,蚊子一般都在夏天出没,怎么这才初春蚊子就开始活动了?难道它们偷偷“进化”了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冬日悄悄隐藏

等待天气转暖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大约有3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通常,只有雌蚊是吸血的,它们在交配后通过吸血获取血液中的蛋白质促进卵巢发育成熟。吸完血后,它们在水中产卵,两天后就会孵化成蚊子幼虫——孑孓(jié jué)。孑孓在经历4次蜕皮后化蛹,2-4天后蛹壳破裂,我们平常见到的嗡嗡飞的蚊子就这样诞生了,完成一个世代仅需要10到12天。

蚊子的生活状态跟温度的关系很大,蚊子最活跃的温度是28℃到30℃,当气温低于15℃时,蚊子的吸血活动会逐渐停止。这时,大批蚊子死亡,但有些蚊子聚集到温暖、潮湿的场所隐匿起来,启动越冬模式,其生长发育及吸血繁殖等活动暂停,新陈代谢降到最低点。

到次年春暖时,它们再飞出吸血产卵,这些活下来的蚊子叫越冬蚊。

“越冬蚊”躲在哪里?

它们喜欢在气温相对较高、湿度较大、气流速度较低、光线较弱的地方越冬,比如地下室、防空洞、仓库、花房、管道、墙缝、衣柜、楼道、阴沟、床底、下水道等。

常见的库蚊、按蚊通常以成蚊的形态越冬。进入越冬状态的成蚊,一是从蛹期羽化的雌虫,它们不吸血;二是吸过血的雌蚊,此时卵巢不再继续发育,但一般都已受精产过卵。在翌春吸血后,卵巢即发育而产卵,产生第一代幼虫。

白纹伊蚊多选择在各种小型容器内和废旧轮胎中以卵的形态越冬,虫卵不再孵化成幼虫,越冬卵壳较厚,抗干抗寒能力很强。冬去春来,一遇积水,蚊卵就会孵化成幼虫。

如何杀灭越冬蚊?

开展越冬蚊灭杀可有效降低春夏季蚊虫基数,对控制蚊媒传染病传播也有重要的意义。

1.居家室内发现停落的蚊虫,可以用蚊拍直接拍死,也可采用杀虫气雾剂喷洒于橱柜背面、沙发后面、床底等处。

2.对地下室、地下车库、楼道等越冬成蚊密度高的场所,可组织专业队伍实施滞留喷洒或者空间喷雾杀灭成蚊。

3.灭蚊的关键是清除积水,达到清除越冬蚊卵的目的。翻盆倒罐,将废弃的容器处理掉或倒置,特别注意处理废旧轮胎;疏通并清理雨水管道、下水道、井池等易于积水的场所,排放水渠积水。

哪种驱蚊方式更安全?

1.灭蚊剂

以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气雾灭虫剂等为代表的家用灭蚊剂中,主要起作用的成分是拟除虫菊酯。尽管拟除虫菊酯被吸入人体后可经代谢排出,但它仍然具有轻微的毒性,对人体神经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适量喷洒灭蚊剂后立刻离开房间并关好门窗,等过几个小时后再回来开窗通风,这样可以同时保证杀灭蚊虫的效果和安全性。

根据国家《农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等产品只要宣称了“灭蚊”“驱蚊”的功效,就必须取得农药登记证号,并在包装上标注毒性。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灭蚊、驱蚊类产品的时候,要认准农药登记证号。

2. 驱蚊产品

以防蚊喷雾、驱蚊水为主要代表,它们的驱蚊原理是利用蚊子讨厌的气味形成一层防护层,来干扰蚊子的嗅觉,使其闻不到人体散发出的特殊气味。除此之外,也有可穿戴的驱除蚊虫类产品如驱蚊贴、驱蚊扣等。在购买这一类产品时,除了查看农药登记证号外,还需要查看是否含有真正有效的成分,并根据使用场景和使用对象选用合适的成分及浓度的产品。

从安全性上来说,避蚊胺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建议儿童使用要选择避蚊胺含量在10% 以下的驱蚊产品,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不要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驱蚊酯对皮肤没有毒副作用,也不会渗透进皮肤,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安全的驱蚊产品。

3. 物理防蚊

不管是灭蚊剂、驱蚊水还是驱蚊贴,都属于化学驱蚊。尽管化学驱蚊的方式有效且方便,但对于孕妇及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宝宝来说,还是建议采用更为安全的物理驱蚊方式。

目前,市面上的物理驱蚊产品主要有电蚊拍和灭蚊灯。电蚊拍的形状很像网球拍,在金属丝间具有高压静电,更建议成人使用。而灭蚊灯则是利用蚊子的趋光特性将其吸引过来,使其被吸入、黏住或触电,最终风干脱水而死。灭蚊灯的运行分贝较低,安全系数较高,使用时注意设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位置即可。

(纵览新闻客户端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科普中国、成都疾控、宁波江北疾控等,编辑闫馨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