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河北面向多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
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河北面向多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
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 通讯员马洵)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3月22日,在宁晋县北楼下村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示范基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有十几厘米高,一眼望不到边。长势良好的小麦,让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永增心情舒畅,他常年在这里为小麦种植做技术指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中旬,崔永增做田间调查时发现,麦田里干土的深度已经超过5厘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长势。在考虑是否需要将春灌时间提前时,他收到了宁晋县气象局发来的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专报。专报显示,2月24日白天,宁晋县有小雨或雨夹雪,有利于冬小麦萌动和返青生长。有了天气预报作参考,崔永增推迟了灌溉计划,并合理安排了后续的春灌日程。
从播种到生长,再到收获,近年来,河北气象部门逐渐完善由农业气象观测站、试验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等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让气象科技智慧元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同时积极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为土地集中托管、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业提供定制服务,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全省85%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光农业领域,河北气象部门不断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交通、海洋等多个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推动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受冷空气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到前半夜,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偏北风4到6级,阵风7到8级,北部局地可达9级……”3月22日7时,省气象服务中心向高速交警部门发送了气象简报。类似这样的高速公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每天会定时从省气象服务中心发送至高速交警部门,为高速公路精准管控、提高灾害性天气下的通行能力提供气象支撑。
围绕服务交通保畅,省气象局已建成以智能网格化产品为基础,以专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和京津冀交通气象一体化业务系统为支撑,以高速交警为主要用户群体的“互联网+气象+交警”的交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成立交通气象职工创新工作室,面向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运营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等开展跟踪式直通式服务。
河北省气象部门还在海洋气象方面发力,推进海洋和气象观测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海上应急、海上交通、沿海旅游、海洋牧场等领域的气象预报服务水平。
3月22日是唐山市2022—2023年度采暖季的最后一天。3月20日15时,河北曹妃甸海洋气象分中心发出了这个采暖季最后一期天然气保供专项气象服务:3月21日白天,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作业海域靠泊气象条件影响程度为低到无影响,建议综合其他影响因素,决策靠泊计划。
3月21日10时,用于采暖季民生用气的最后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抵达曹妃甸港区。抓住有利天气的窗口期,运输船于当日12时18分顺利靠妥码头。这也意味着曹妃甸海洋气象分中心完成了该采暖季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停靠的保障任务。
采暖季多寒潮大风过程,连续性的大风天气对船舶安全停靠、天然气平稳供应影响非常大。为了保障民生供暖用气,减少船舶锚泊的等待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曹妃甸海洋气象分中心与海事部门、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引航站等共11方建立了天然气保供合作机制。每到采暖季,曹妃甸海洋气象分中心会在船舶到来的前一天及时发布天然气保供专项气象服务,为船舶调度计划制定提供参考。
从湛蓝天空到蔚蓝大海,随着海洋强国建设步伐加快,河北海洋气象观测和精细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海洋气象立体监测网。“十四五”期间,河北将进一步完善海洋气象立体监测网,补充北戴河、唐海、黄骅气象观测站大气地基遥感探测设备,建立海洋气象服务体系,开展渔业生产、港口安全、搜救保障、船舶导航、海洋资源开发等多样化海洋气象服务,助力河北海洋经济加速崛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