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惊艳省会观众——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式侧记_世界时快讯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珂 张伟克
(相关资料图)
4月26日,夜幕下的石家庄大剧院流光溢彩,古韵绕梁,2023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现开幕式演出惊艳启幕。《梨园颂歌》上,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16个剧种的17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纷纷献艺,点燃戏曲激情,用85分钟讲述了历久弥新的戏曲艺术篇章。
21岁青年专为大秦之腔赶来
开幕式正式开始前30分钟,场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戏迷”。时钟滴答,两位武生正在翻跟头热身,旁边传来吊嗓子的声音,化妆师也在为演员戴好雉翎、整理发簪,梳理妆容,开演进入倒计时。
肃穆而轻缓的钟声响起,演员们互相低声提醒,灯光暗了下来,大幕拉上,演出即将开始……
为呈现传统戏曲艺术之美,晚会剧目所选既有武戏,也有文戏;既有国家级剧团,也有地方剧团;既有一众戏曲梅花奖“大咖”,也有优秀青年演员同台竞技,争奇斗艳,引得观众阵阵叫好,看得是如痴如醉。在众多年长观众中,有一独自前来观赏演出的青年引人注目。今年21岁的孙钰彤学着与戏曲毫不相干的专业,只因热爱,专为秦腔剧目而来。“14岁在庙会上第一次看评剧,那时还小,看不懂戏。只为了把戏看明白,谁知道就入了迷。”秦腔绝技上演,伴着演员娴熟的顶灯动作,孙钰彤难掩激动,拍掌叫绝。
秦腔《顶灯》片段
精心编排设计观众如痴如醉
开幕式总导演马海燕曾在采访中提及,希望打造一台“有灵魂”“有深度”,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曲艺盛会。从剧团的选择、剧目的确定,到舞台布置、人物表演和音乐伴奏,总要保留戏曲艺术的原有精髓,而“人”总是一出好戏的主心骨。
在当天下午彩排时,记者还在化妆间向“包拯”讨教了一番。只见他正仔细勾勒着无双脸,不停下手中动作向记者道:“画包公,最重要的就是白眉,和现在画的月牙。”他耐心地讲着如何在表演中准确诠释剧情,又如何通过脸谱刻画人物。而在评剧《花为媒》中,国家一级演员徐金仙一开“金嗓”,字清、情真、声灵,“仙音”深入骨髓,余音绕梁,与那雷动的掌声交织出华美乐章。
评剧《花为媒》选段
对于整场晚会的精心,从舞台准备的各个环节都可窥见一斑。戏曲服装素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服装间内,蟒袍、官衣这些长袍短服归置整齐,腰包、云履鞋帽等“行头”分门别类。“从编藤,经过火烤、刷漆、雕刻、封皮等工艺全是我亲自操刀。”手握一把长枪,40多年从业经历的道具老师自豪道。
“整场晚会特别连贯,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一观众在晚会结束后直呼“过瘾”。“我是一个戏曲爱好者,最迷河北梆子,今天最喜欢的《辕门斩子》选段没有唱,但在之后几天的集中展演演出时,我一定会去现场看。”在儿女陪伴下赏完演出的一位老先生由衷赞叹。
演出多处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本次开幕式另一个“吸睛”之处,在于舞台美学的创新。开幕式晚会总导演马海燕说,要让艺术作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智取威虎山》“滑雪舞”的表演者魏建平特别提到了这段戏中的造雪机,加上大屏幕与灯光效果加持,可谓“科技感十足”。
《智取威虎山》“滑雪舞”
同时,演出也摒弃了以往报幕传统形式,分为序幕、唱篇、做篇、念篇、打篇、尾声六个板块,以戏曲中的“唱、做 、念 、打”四功特色阐述为串联,不论内行外行,皆不难看出演出剧目在编排上也有所创新,颇费心思的。《大登殿》是梆子声腔迷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剧目,采用河北梆子、晋剧、滇剧、广东西秦戏等多剧种演绎,视听体验绝伦,不愧为“唱篇”压台。
多剧种《大登殿》选段
整场演出集合河北梆子、秦腔、评剧、豫剧、晋剧、江苏梆子等不同剧种的精彩唱段,精选顶灯、椅子跷功、翎子功、耍鞭、耍枪、靠旗等多种艺术绝活,把戏曲艺术精粹尽情呈现。精选秦腔《大保国》、评剧《花为媒∙报花名》、河北梆子《大登殿》等由名家演绎的名段名剧,更是着力把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精神展现无遗。
美轮美奂的舞台,韵律悠长的唱腔,强烈的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让散场后的观众久久回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