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神舟十四号英雄凯旋,河北力量赴现场保障

通讯员李燕茹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卢伟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搭乘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这是我国首次在夜间严寒天气迎接航天员返回。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五十四所)测控通信系统和北斗态势系统为神舟十四号快速平安返回保驾护航。

归家路:全程测控护英雄凯旋

飞船返回时,需减速变轨,进入返回轨道。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飞船进入再入大气层阶段,直至着陆。在返回过程,需要依靠测控系统完成遥测、外测来接收和发送指令,观测分析飞行器位置、速度、飞行姿态。

网通院研制的首套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承担着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和飞船进入轨道运行段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测控任务,同时具有完成地面人员与航天员之间的话音、图像等信息传输功能,保障地面人员与航天员、航天器间的通信链路。该车载机动测控设备,由天线车、设备车两车一站配置,可机动部署执行测控任务;使用了自动翻转折叠天线,采用了数字化、集成化的先进技术,可适应各任务阶段要求。

着陆场:卫通链路建生命通道

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覆盖,卫星通信是着陆现场唯一的通信手段。如何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建立通信系统,确保航天员搜救工作决策指挥顺利进行,依靠的就是网通院研制的卫通“利器”。

搜救人员使用网通院研制的卫通便携设备

网通院研制的卫星通信固定站、车载站、便携站,承担着搜索回收地面分队、空中分队的通信保障任务,它们能够完成指挥信息、测控数据及各类图像话音的传输任务,为载人航天系统决策提供支持,比如着陆时航天员的健康状态如何,就是卫通系统“大展身手”,将画面带到观众面前。

为适应神舟飞船对通信系统的要求,网通院对卫星通信设备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和高速调制解调器全面代替进口设备,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大大提升,系统传输容量提升了5-10倍,满足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数据传输的要求。

网通院技术人员在现场调试卫通设备

搜救平台:北斗系统助排兵布阵

网通院研制的回收区北斗态势系统,是安装在搜救平台上,助力神舟十四号飞船快速回收的又一“利器”。它利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构建出指挥中心、前方指挥、搜索平台三位一体的指挥体系,使搜索力量态势分布更加一目了然,便于指挥中心更有针对性地排兵布阵,使返回舱搜寻更加精准高效,通过北斗赋能大幅提升返回舱搜索效率,缩短了回收时间。

为了保障飞船平安抵达,网通院高度重视,派出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现场保障,多名技术人员远程保障。他们或提前奔赴,或远程值守,以高度的责任感调试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稳定可靠,为任务圆满完成贡献积极力量。

关键词: 卫星通信 通信系统